銅川宜君縣彭鎮西村的貧困戶強文平,早先以在外拉貨為生,2011年3月26日不幸因車禍致殘,家庭收入只能依賴于妻子經營農業。近年來又遭受冰雹雨雪天氣,農作物幾近絕收,2012年借款的2.8萬元在到期后無力償還,形成不良征信記錄。此后,由于不良征信記錄,強文平一直未能再次獲得銀行貸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的想法也受到了阻礙。2016年起,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創新出臺了失信貧困戶“信用重建”精準扶貧措施。通過一系列精準施策,宜君縣聯社為其再次發放5萬元信用貸款,有效解決了融資難題,幫助其購買了雞苗500多只,年收入增加3萬元左右,走上了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道路。強文平激動的說:“感謝國家、感謝信用重建幫扶,給了我們又一次機會,讓我們又重新活了過來。”
在普惠金融領域,部分貧困戶因信用狀況不良而被排除在信貸服務范圍之外,成為金融扶貧工作的難點之一。信用重建,即針對存在不良信用記錄但非主觀惡意,仍具有還款意愿和生產經營能力的貧困戶,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下,通過綜合措施增信,提升信貸獲得能力,幫扶再生產經營,使其真正脫貧致富。近年來,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信用重建工作,加強信用幫扶力度,助力金融精準扶貧縱深開展。截至2020年9月末,全省共對9790戶貧困戶進行了信用重建,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貸款4.39億元,當前貸款余額2.45億。《央視財經》、《金融時報》、《陜西農村報》等媒體對信用重建相關工作進行了采訪報道。
依托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各類信息平臺,加強貧困戶信息應用。積極對接銀保監局、扶貧部門、涉農金融機構等,依托農戶信用信息平臺、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省農信社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對轄內145.19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建立信用檔案,完成信用評定116.11萬戶,為政府及相關部門、金融機構等主體依法依規提供貧困戶信息查詢和分析服務。銅川宜君縣依托縣政府建立農戶綜合信用信息中心,篩選掌握失信貧困戶情況,對接失信貧困戶信貸需求與金融機構信貸投放,降低信息獲取成本,提高了信貸投放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建立差異化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幫助貧困戶重塑信用。健全農村基層黨組織、“駐村第一書記”、致富帶頭人、金融機構等多方參與的貧困戶信用等級評價制度。合理調整貧困戶信用評價指標類別和指標權重,增加了“政府補助”、“是否在扶貧辦備案”等指標項,降低了“家庭年收入”、“當前貸款情況”等指標權重,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信用級別,使其達到融資授信條件。人行漢中中支指導涉農金融機構針對貧困戶設置加分項,對有勞力、道德人品良好、發展意向強烈的貧困戶,最高可在評分結果的基礎上加15分,同時減少對貧困戶非主觀惡意逾期行為的扣分。
推動涉農金融機構再造信貸流程,破解貧困戶融資難題。引導涉農金融機構針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貧困戶制定專門的貸款管理辦法,對已授信貧困戶建立貸款綠色通道,允許其根據生產經營周期靈活選擇還款方式。對按時足額還款的貧困戶,在后期貸款中予以更高授信額度和更多業務便利,形成信用的良性循環。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針對貧困戶打造“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利率優惠”的信用貸款產品,扶貧小額信貸年息在4.35%左右,額度1萬至5萬,期限一般為3年,為貧困戶通過生產經營脫貧致富提供優惠與便利。
構建四道防線,完善貧困戶信貸風險保障機制。失信貧困戶作為普惠金融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其償債能力較一般農戶更弱,存在違約風險。為此,人民銀行西安分行推動構建了四道風險防線。一是做好事前篩選。選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必須具備誠信意識,綜合信用等級較高,有發展生產意愿和能力,已還清貸款本金或者本息。二是完善增信及信貸風險保障機制。協調政府部門通過設立信用風險擔保及補償機制等措施分散信貸風險,為金融機構減輕后顧之憂。三是加強征信系統應用。將貧困戶后續還款行為與普通貸款一致,均記入個人信用檔案當中,為風險防范提供基礎支持。四是營造良好信用氛圍。截至2020年9月末,全省60.01萬戶貧困戶被評為信用戶,1905個貧困村被評為信用村,108個鄉鎮被評為信用鄉鎮,優化了農村地區信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