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以來,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切實發揮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作用,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百縣千村”示范工程為抓手,實現農村信用與農村經濟的良性互動與協調發展,幫助農民增收創收,助力農村復工復產,取得積極成效。“百縣千村”示范工程開展以來,全省累計評定信用村2062個,評選信用示范村569個,建立農戶信用信息檔案115萬戶,研發符合需求的農戶(村)定制信貸產品252個,為符合條件的31萬戶信用戶發放貸款173億元,有效支持金融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全省聯動整體推進,形成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全省“一盤棋”。太原中心支行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印發《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百縣千村”示范工程實施方案》,在全省96個縣各選取10個自然村,圍繞黨建標桿、治理示范、特色產業、改革先行、發展壯大和鄉村旅游等6個方面打造標桿,以“千村示范”促“萬村發展”。搭建農村(戶)信用信息平臺,通過系統對接批量導入農戶醫保社保等信息,從當地政府部門獲取農戶名單及基本信息,金融機構工作人員上門采集農戶信息等多種渠道匯總相關信息,豐富數據庫資源。
信用“鏈”動融資,創新推出產業發展“黃花金融”模式。該模式以大同黃花產業為重點,圍繞黃花種植、加工、銷售等提供全產業鏈金融服務,夯實帶貧脫貧產業基礎。一是釋放政策紅利,采取“能授盡授”的再貸款授信方式和“一次授信、周轉使用”的再貸款發放方式,按照上限為當地法人金融機構授信,鼓勵其“能貸盡貸”,再貸款撬動效應達1.2倍。二是創新“黃花金融”產品,指導轄內銀行機構和保險機構創新推出“黃花e貸”“新農貸”“農保貸”“黃花種植金”“黃花價格指數”等金融產品,構建資金保障鏈條,滿足黃花產業發展需求。三是打造“黃花金融信用生態圈”,組織金融機構依托電商渠道,打造基于貧困戶、龍頭企業、電商平臺和金融服務站形成的點、線、面產品推廣格局,構建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服務鏈,為產業持續發展夯實基礎。截至2020年12月末,大同市金融機構累計為586戶黃花產業經營主體授信1.58億元,黃花產業產值達8.9億元,實現了除社保兜底外29722名貧困人口“人頭一畝黃花”的扶貧目標。
信用“貸”動脫貧,創新推出信用扶貧交口“十戶聯體”模式。由村委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共同組織,把自愿組合、居住相鄰、產業相近、技能互補的農戶以十戶左右為單元組成產業共做、信用共維、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十戶聯體”互助組織,整合農戶的資金、土地、技術、勞動力等資源,共同發展當地特色產業。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根據“十戶聯體”信用共同體成員結構、產業特點及規模等條件進行綜合評價,確定總信用額度,并按照“守信者增額度降利率,失信者降額度增利率”原則,結合信用評級及村委出具的誠信證明確定各成員農民授信額度、貸款利率,為其辦理信用貸款。“十戶聯體”農戶信用貸款模式將農民“信用”資源轉化為“信貸”資源,極大地解決了農戶發展產業面臨的貸款難、擔保難問題。截至2020年12月末,呂梁市交口縣康城鎮田家洼、尚家溝等5個試點村,共有513戶組成“十戶聯體”52個,覆蓋總人口94%;交口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十戶聯體”貸款余額4279萬元,戶均增收2.5萬元。
信用示范增值,創新推出農村信用工程“整村授信”模式。以“村”為單位開展全村建信授信用信,形成了整合各類信息建立健全基礎數據庫、背靠背獨立評議形成預授信名單、全流程線上快捷授信“三步走”工作模式,確保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出成效。如:臨汾市2020年累計評定信用鄉(鎮)22個、信用村526個、示范村117個,其中:黨建標桿村3個、治理示范村14個、特色產業村11個、改革先行村1個、發展壯大村9個、鄉村旅游村5個、其他示范村74個;建立農戶信用檔案37.4萬戶,評定信用農戶33.6萬戶,累計向7.1萬戶農戶發放貸款73.6億元。
信用普惠三農,創新推出“三農”替代數據信用評估模式。針對農戶歷史信貸數據不全的情況,收集房產、車輛、經營收入等信息作為替代數據,開展標準化評估,通過系統審核、征信核查、系統評分,建立農戶專屬信用信息檔案,批量生成信用貸款白名單。如,運城市從農戶基本情況、信用狀況、思想品德、守法情況等8個方面,選取了28項能夠反映農戶信用情況的參數,包括農戶治安處罰、交通嚴重違規、法院強制執行、政府表彰、社會榮譽等,按照不同類型確定指標權重,建立評級授信模型和“三級信用”評定體系,制定農戶信用等級評價辦法,確立“整體批發、集中授信”的工作模式。截至2020年12月末,運城市累計評選創建190個信用村,為47439戶農戶建立了信用檔案,為符合條件的36213戶信用戶授信14.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