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高質量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系國家安全。國際收支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知識產權國際貿易額逐年上升。2020年,我國已成為繼美國、荷蘭、日本、德國后的全球第五大知識產權貿易經濟體。當前,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量引進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全球資源要素,有利于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實現國際經貿合作互利共贏。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進出口在我國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中將處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深化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合作是新時代知識產權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知識產權 國際服務貿易 互利共贏
知識產權是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高質量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系國家安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國際收支統計數據顯示,過去20年我國知識產權進出口穩步增長,知識產權貿易已成為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也充分彰顯了我國推進知識產權國際合作的積極成效,有助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知識產權貿易是國際服務貿易的重要內容
知識產權制度是近代科學技術與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知識產權已成為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和全球重要的貿易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表述,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權利:(一)作品;(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商標;(四)地理標志;(五)商業秘密;(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七)植物新品種;(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在眾多的知識產權類型中,最常見的是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知識產權貿易是以知識產權為交易標的的貿易。本世紀以來,知識產權國際貿易快速增長,貿易額從2000年的1500億美元擴大至2020年的近1萬億美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球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知識產權貿易額已占到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9%。
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決定了該國在全球知識產權貿易市場中扮演的角色。當前,全球知識產權貿易整體呈現知識產權從發達經濟體向新興經濟體輸出的特點。2020年,全球前十大知識產權貿易順差國均為發達國家,美國、德國和日本前三大順差國合計順差占比83%,反映了其在全球制造業等行業領先地位和擁有大量國際知名品牌的競爭優勢。2020年,全球前十大知識產權貿易逆差國中半數為新興經濟體,表明從發達經濟體引進知識產權是新興經濟體實現技術提升和制造業升級的重要途徑。
我國已成為全球知識產權貿易的重要參與者。特別是在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我國積極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國際合作與競爭,知識產權國際貿易額迅速上升。1997年我國知識產權進出口規模不足10億美元,到2020年已增長至463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總額的8%,知識產權貿易占服務貿易的比重與全球平均水平相當。2020年,我國已成為繼美國、荷蘭、日本、德國后的全球第五大知識產權貿易經濟體。
圖1 2020年全球知識產權貿易前十大經濟體
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二、知識產權引進實現互利共贏
知識產權引進是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益途徑。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是創新發展的源頭活水。事實上,即使是美國、德國和日本,知識產權進出口雙向貿易都很活躍,知識產權進口規模也非常大。當前,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量引進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全球資源要素,有利于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促進國際經濟合作。2000年之前,我國知識產權進口較小;2001年加入WTO后,我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知識產權進口開始快速增長。2002~2020年,我國知識產權進口年均增長15%,其中2002~2008年年均增長22%。2020年,我國知識產權進口額達378億美元,占同期我國服務貿易進口的10%。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知識產權引進大國。
圖2 1997~2020年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跨境支出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
從內容上看,我國知識產權進口以研發成果為主。2000~2009年,我國知識產權進口中超過90%為研發成果,這符合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進程中知識產權貿易的一般規律和基本特征。2010年以來,隨著我國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不斷擴大,吸引越來越多的全球商品進入國內生產和消費市場,對外支付商標使用費占知識產權進口的比重逐步提升,2020年已接近四成。
美國、德國和日本是我國知識產權進口的主要來源地。來自美國的進口以通信、汽車技術為主,來自德國、日本的進口以汽車技術為主,并且進口方的市場主體很大一部分是外商投資企業,這也符合雙邊資源要素分布和經貿投資結構。我國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對促進全球知識產權流動和經濟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我國正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
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全鏈條”發展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9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顯示,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已由2010年的100提升至2019年的279.2。我國商標申請量、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20年我國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首位;版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連年提升,2019年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7.39%;2019年,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1.46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11.6%。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0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在全球131個經濟體中,我國的創新能力連續兩年位于世界前15行列,是綜合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我國在全球知識產權市場已從以進口引進為主轉向進出口雙向增長。從2015年開始,我國知識產權出口額顯著增長,至2020年年均增長51%,出口規模由之前每年不足10億美元到2020年達86億美元;知識產權出口與進口的比率由2004年的5∶95上升至2020年的18∶82。同時,我國出口的知識產權類型也日益豐富。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手冊》關于知識產權的統計分類,研發成果使用費、特許和商標使用費、復制或分銷計算機軟件許可費、復制或分銷視聽及相關產品許可費在我國知識產權出口中均有涉及。整體看,我國特許和商標、研發成果、復制傳播計算機軟件等各類知識產權出口均日益增長,其中包括出口通信技術、計算機軟件、醫療技術等,反映了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大步邁進的成效顯著。2020年,特許和商標、研發成果出口在我國知識產權出口中占比超三成。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出口遍布全球143個經濟體,覆蓋發達和新興市場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表明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合作與知識共享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出口穩步增長,體現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知識產權合作不斷深化。
圖3 1997~2020年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跨境收入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
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保護各國知識產權利益,有利于促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與貿易往來,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推動知識產權國際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利于激勵創新、促進開放,提升知識產權質量,優化營商環境,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支撐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當前,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進出口在我國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中將處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深化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合作是新時代知識產權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不僅是全球知識產權貿易的重要參與者,也是推動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建設的積極貢獻者。外匯管理部門將繼續完善知識產權貿易外匯管理,高標準實施數據統計,保障和全面反映我國知識產權貿易發展,更好服務對外開放大局。
(原文刊載于《中國金融》2021年第18期)
全文下載鏈接: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促進互利共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