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指導推動臨沂市建設全國首個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為抓手,堅持“三聚焦、三著力”,積極探索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新模式。
一是聚焦推動責任落實,著力完善工作機制。推動省、市政府區域金融改革試驗區落實主體責任。在省級層面,推動建立山東省政府統籌總攬,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組織協調的工作機制,并配合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召開專題會議、開展調研座談,研究制定《臨沂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重點政策措施》和《臨沂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點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積極推動建立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協同推進機制。在市級層面,推動臨沂市政府先后多次召開調度會、座談會,專題研究并分解落實臨沂金改試驗區重點任務,在市農業農村局下設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中心,協調推進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
二是聚焦重點改革任務,著力開展先行先試。推動臨沂市聚焦總體方案確定的重點改革領域,積極探索金融服務創新。推進金融服務下沉直達,指導農業銀行臨沂分行新設或遷址設立鄉鎮支行16家;推動建設銀行在臨沂市探沂鎮設立全省建設銀行系統首家普惠金融特色支行;指導銀行機構完善助農取款點“線上+線下”服務,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設立助農取款點8126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完善縣域抵質押擔保體系,創新不動產抵押登記“集成網辦”模式,將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延伸至銀行網點,率先在全省實現市縣兩級銀行機構全覆蓋;大力推廣“魯擔惠農貸”業務,實現業務縣域全覆蓋,截至2020年末,全市累計發放“魯擔惠農貸”4729戶、金額25.5億元,業務量居全省第2位。激活農村資產資源融資功能,在沂南縣成立全國首家農地經營權收儲公司,構建市場化兜底處置機制,推進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累計發放貸款4647筆、21.49億元;在沂水縣探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發放貸款328筆、8784萬元。在莒南縣探索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貸款余額達3億元。
三是聚焦支撐體系建設,著力搭建服務平臺。以“政府+市場”為驅動,扎實推進農村信用環境建設,探索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服務平臺體系建設。推動建設“全能型”服務平臺。引進第三方機構,建設臨沂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實現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融資需求信息、金融產品信息一網查詢,打造促進銀企信息對稱、金融信貸和融資需求對接網絡化、一站式和公益性的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創新研發“沂蒙云貸”平臺。開展農村特色信貸產品和服務創新,推動山東省聯社臨沂市審計中心研發“沂蒙云貸”平臺,截至2020年末,累計受理貸款客戶24.8萬戶,其中成功授信12萬戶,累計發放貸款28億元。試點運行“鄉振通”平臺。探索建立“政府領導、人民銀行主導、各部門參與”的農村信用體系,并選取蘭陵縣進行試點。截至2020年末,“鄉振通”已整合蘭陵縣數據信息190萬條,覆蓋1.6萬家企業、4萬余戶個體工商戶,上線13家金融機構的110個金融產品,引導6288戶經營主體在平臺注冊,發放貸款4671筆、34.71億元,為金融機構提供2496份信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