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21年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雷曜主持了“綠色金融支持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平行分論壇。北京市金融局副局長王穎、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副主任李鈾、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林平、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副行長束華和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吳登芬參加了該論壇的討論。
王穎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將綠色金融納入“兩區”建設重點工作,高位推動。北京積極申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提前謀劃相關工作機制和配套政策。近日,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市金融局等八部門聯合出臺了《金融支持北京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是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首個省級指導性意見。鼓勵以綠色金融為特色業務的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高端智庫等在京落地展業。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積極承建全國自愿減排交易中心,穩步建設碳排放權交易、綠色項目庫等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京綠融”綠色融資服務專區,通過科技手段對各項綠色金融業務進行識別、跟蹤、貼標,監測評估綠色信貸效果。在人民銀行指導下,北京綠色交易所牽頭起草的《環境權益融資工具》作為我國首批綠色金融行業標準正式發布;與工商銀行合作,推動跨境綠色資產證券化試點在京落地;全國首個固廢處理類資產試點項目作為首批基礎設施公募REITs成功發行;華夏銀行落地全國碳市場首筆遠期交易履約保函業務等。北京發揮國際交往中心和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推動建設中英綠色科技創新與投資中心等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大力推動相關機構提出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北京在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綠色技術發展方面有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已形成千億級的節能環保產業。下一步,北京市將支持城市副中心作為綠色金改試驗區先導承載地,切實發揮其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京津冀綠色協同發展的新優勢。
李鈾介紹,重慶緊扣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的契機,推動綠色金融納入“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并連續4年將綠色金融作為全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改革事項的關鍵任務。在設計綠色金融改革創新任務時,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類指導、一區一策,發揮五個核心區和八個重點區先行示范作用;同時,推動各區縣制定綠色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多點推進。自主敏捷開發、持續迭代優化的“長江綠融通”綠色金融大數據綜合服務系統已覆蓋重慶全轄,實現了顆?;瘮祿y計、綠色項目智能識別、環境效益測算、金融機構智能評價、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等功能,成為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重要基礎設施。重慶在申報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過程中,按照邊申報創建、邊改革推進的原則,統籌推動重慶綠色金融發展,持續深入開展綠色金融研究,構建完善綠色金融組織體系,開展氣候與環境信息披露,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綠色金融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綠色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推出,更多金融資源投入綠色低碳領域,綠色貸款、綠色債券大幅增長,為重慶綠色轉型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林平表示,人民銀行把發展綠色金融全面地納入粵港澳大灣區改革部署總體框架,《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專門把推動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獨立成條。將加快形成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大灣區品牌,將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重點從試驗區單點突破轉向全省各地多點開花,推動廣州加強與香港、澳門、深圳等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協同聯動,把試驗區經驗模式向全省、向大灣區復制推廣。更加強化金融對大灣區綠色金融低碳發展的支撐作用,將金融資源更多地配置到綠色發展的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為大灣區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推動廣州、珠海等地企業成功赴港澳地區發行綠色企業債券,深圳已實質性啟動綠色市政債發行工作。作為加強粵港澳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合作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廣東邀請港澳有關機構參與制定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規范,率先在廣東地區實施應用,未來可研究向大灣區復制推廣?;浉郯拇鬄硡^綠色金融聯盟于去年9月份成立以來,完善和理順了合作交流機制,舉辦了兩次年會,務實推動綠色金融研究,成立了五個項目工作組,在碳市場、區塊鏈支持綠色資產交易、金融支持綠色供應鏈、金融支持綠色建筑、金融支持固廢處理等方面開展了專題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束華介紹,蘭州新區是全國第九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也是唯一位于黃河流域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蘭州新區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設蘭州-蘭州新區-白銀黃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示范區。有序構建了黃河流域生態補償與協同保護機制,促進了黃河流域經濟社會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在金融的有利支持下,甘肅節能環保、清潔能源、循環農業等十大生態產業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已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4.2%,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了3.1個百分點。下一步將推進黃河流域生態資源價值實現,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應“共贏”,摸清黃河流域各類生態資源的數量、質量等底數,明確生態資源目錄清單。建立健全生態資源確權登記制度,清晰界定資源產權主體和權利邊界。依托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地方性環境能源交易市場,探索開展黃河流域生態資源交易,提升生態資源配置效率。通過市場化、多元化方式,促進生態保護地區與生態受益地區之間的利益平衡,激發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吳登芬介紹,作為長三角核心區域內唯一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湖州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綠色金融改革,綠色信貸余額年均增長43%,綠色信貸余額占比達到28.4%。在通過綠色金融發展助推長三角一體化建設進程中,湖州打造了16項地方標準和制度規范,承建開發了全國首個綠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統,集綠色信貸統計分析、流程監管、綠色金融政策實施效應評估為一體,已逐步在長三角推廣。湖州率先打造“無差別城鄉”,把城市和鄉村作為整體來統籌謀劃,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無差別”為核心,以共同富裕綠色樣本為愿景,致力于實現居民收入均衡化、宜居環境高品質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素配置高效化和數智進程同步化。湖州也正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貸款、光伏貸以及政府性融資擔保一體化改革等綠色金融方式助推共同富裕進程。
在問答環節,針對各地的發展重點和區域特色,各位嘉賓為大家解答了目前各界關切的問題。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雷曜總結稱,與會嘉賓的分享,呈現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所取得的積極成效與未來愿景,也為繼續深化地方綠色金融改革、助推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振了信心。下一步,綠色金融改革工作也將繼續圍繞支持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縱深推進。(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