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02月21日
李亞新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強化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建議收悉,經商農業農村部、金融監管總局,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強化金融服務觸角延伸問題
金融機構網點或服務點是農村金融服務渠道建設的重要載體。2023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國發〔2023〕15號),提出“銀行業持續鞏固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工作目標。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普惠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優化農村金融服務點建設,著力擴大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
(一)完善政策框架,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打造農村金融服務點。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相繼出臺《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銀發〔2021〕171號)、《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銀發〔2023〕97號)、《關于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的通知》(銀發〔2024〕136號),鼓勵金融機構優化普惠金融服務點布局,擴大對偏遠農村、山區等區域的金融服務半徑,推動金融與快遞物流、電商銷售、公共服務平臺等合作共建,形成資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二)加強督促指導,推動金融機構持續優化農村金融服務點建設。聚焦偏遠縣鄉村和金融服務薄弱地區,積極推動金融機構加快網點布局、提升服務質效。同時,抓好“鄉、村”兩級渠道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優化物理網點布局,合理布設自助銀行設備、智能終端,加強移動互聯網金融服務,增強流動服務頻度。目前,已實現銀行保險機構縣域全覆蓋和金融服務鄉村全覆蓋。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農村金融服務點建設,加強數字化場景運營能力,提升對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和便利度。
二、關于加強農村信息數據統籌力度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農村地區涉農數據平臺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強化科技手段運用,賦能鄉村數據治理,助力農業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一)推進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圍繞以信息化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數字農村可持續發展模式。2024年,中央網信辦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印發《關于開展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部署開展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探索不同區域條件下數字鄉村發展路徑和方法,以期到2026年底,實現涉農數據資源共享互通,鄉村數字化應用場景持續涌現等工作目標。
(二)實施金融賦能鄉村治理專項行動。2024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等部門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其中,實施金融賦能鄉村治理專項行動,推動建立健全鄉村振興領域數字一體化平臺,整合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農業生產經營、農村社會管理等涉農信息,集成支付業務、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等功能,打造金融“一件事一次辦”綜合應用場景。同時,推動涉農金融產品、服務渠道、業務流程數字化升級,提升農村金融承載力和農民金融服務可得性。
(三)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融資項目庫對接機制。聚焦農業農村重點領域發展,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銀行建立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融資項目庫,形成“企業自主填報、地方逐級推薦、司局審核入庫、部委聯合推送”的模式,實現在線進行項目匯集,定期分批推介金融機構。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累計儲備項目8.19萬個、投資總額3.14萬億元,已獲得貸款授信的項目7.32萬個、授信規模5771.13億元,已實現貸款用信的項目6.94萬個、用信規模2827.17億元,支持項目包括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智慧農業等領域。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聯合有關部門持續推進涉農數據資源的共享運用,加強對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的政策支持和業務指導,深入開展金融賦能鄉村治理專項行動,加大農業農村重點領域的融資支持,強化農業農村發展的數據要素保障。
三、關于加強農村個人征信系統建設問題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中國人民銀行高度重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強化部門協作,加強涉農信用信息的整合運用,著力優化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
(一)推進涉農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和“三信”評定工作。中國人民銀行不斷拓展涉農信用信息平臺信息采集覆蓋面,逐步納入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相關信息。同時,大力推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的評定和創建工作,強化信用評價結果應用,對于信用評價良好的主體,支持金融機構給予貸款政策傾斜,帶動更多農村經營主體誠實守信。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國共建設涉農信用信息系統118個,評定信用戶1.24億個,信用村32.28萬個,信用鄉(鎮)1.46萬個。
(二)優化提升征信服務“三農”質效。中國人民銀行一方面持續優化央行基礎征信服務,充分發揮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在共享信用信息、公示擔保信息、盤活應收賬款等方面的功能,為包括涉農領域的各類經營主體融資提供優質高效的征信服務。其中,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累計收錄11.6億自然人和1.3億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信息,基本實現了涉農經營主體信貸信息全覆蓋,查詢信用報告成為金融機構開展信貸業務的必要環節。另一方面,支持市場化征信機構提供涉農征信服務,合規采集注冊登記、生產經營、合同履約等信息,提供信用評分、反欺詐、決策支持等產品,助力涉農主體精準融資。
(三)多措并舉提升對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能力。中國人民銀行持續完善金融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相關政策,強化金融政策引導,督促金融機構完善資源配置、考核激勵、盡職免責等內部政策安排,加強涉農信用信息和科技手段運用,優化風險評估機制,為更多經營穩健、信用良好的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用貸款支持,著力提升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可得性,降低融資成本。同時,為提升銀企村民對接的精準性,農業農村部推進信貸直通車常態化服務,打造“主體直報需求、農擔公司擔保、銀行信貸需求”的直通車服務模式,開展信貸直通車“鄉村行”活動,推動服務范圍實現鄉村兩級全覆蓋。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推進農村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提高涉農信用信息平臺的信息覆蓋面和服務水平,引導金融機構強化涉農信用信息運用,促進優化信貸審批流程和信用評價模型,加大對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
感謝您對金融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訪問中國人民銀行門戶網站(m.nisiyiwa.com),了解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工作動態及金融領域的相關信息。
中國人民銀行
202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