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02月21日
關百豪等2名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優化跨境理財服務 為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添活力的提案》收悉,經商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廣東省人民政府,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優化“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問題
為貫徹黨中央關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部署,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促進大灣區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內地及港澳金融管理部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啟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為更好發揮試點作用,在廣泛調研評估的基礎上,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推出“跨境理財通2.0”,進一步優化“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主要包括優化投資者準入條件、提高個人投資者額度、擴大合資格產品范圍、新增證券公司作為試點主體、進一步優化宣傳銷售安排等舉措,于2024年2月落地實施。截至2024年6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共有68家銀行、11.8萬名個人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投資產品市值余額為279.7億元,涉及匯劃金額685.4億元。
總體來看,“跨境理財通”試點優化后,進一步提升了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和理財的便利性,促進了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及時總結試點經驗,評估試點效果,根據市場形勢與業務發展需求,在時機成熟和風險可控的基礎上,研究進一步優化投資者準入條件、提高個人投資者額度、擴大合資格產品范圍、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跨境理財合作等措施。同時,持續加強“跨境理財通”監管協作,強化日常溝通、數據共享和工作協同,切實防范業務風險。
二、關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問題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壯大和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境內外經營主體在支付結算、投融資和金融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的需求不斷上升。中國人民銀行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市場需求,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導向,會同相關部門,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相關工作,不斷完善人民幣跨境投融資、交易結算等基礎性制度,持續推動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積極支持香港等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境內外主體持有、使用人民幣營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環境,人民幣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等國際貨幣功能穩步增強。目前,人民幣是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外匯交易貨幣以及第五大外匯儲備貨幣。同時,為響應二十國集團(G20)等國際組織關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議,中國人民銀行積極研究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領域的適用性。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聚焦貿易投資便利化,繼續做好制度設計、政策支持和市場培育,更好地支持經營主體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和投融資。穩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全面制度性開放,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發展,滿足全球投資者人民幣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需求。同時,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進一步探索數字人民幣在跨境結算和融資貸款等領域的應用,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三、關于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高度重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持續推動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相繼上線并優化滬深港通、債券通、基金互認、跨境理財通、互換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完善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供給機制,2022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簽署人民幣/港幣常備互換協議,將雙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貨幣互換安排升級為常備互換安排,同時發揮好香港人民幣清算行作用,為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提供更加穩定、長期限的流動性支持。持續優化拓展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聯合推出“三聯通、三便利”六項金融舉措。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地區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持續增長。目前,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全球最主要的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和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推動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持續優化“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研究出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便利化水平的政策措施,提升內地銀行業保險業對港澳的開放水平。統籌發揮香港人民幣清算行和常備互換安排機制作用,為香港提供相對充裕的人民幣流動性環境。支持具備條件的境內主體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深化內地和香港的綠色金融合作。支持中資金融機構扎根服務香港本地市場,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影響力。
感謝你們對金融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訪問中國人民銀行門戶網站(m.nisiyiwa.com),了解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工作動態及金融領域的相關信息。
中國人民銀行
202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