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02月21日
胡漢陽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增強數字普惠金融對涉農中小企業融資支持的提案》收悉,經商工業和信息化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數字普惠金融頂層設計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加強政策宣傳引導,指導金融機構不斷提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
(一)完善鄉村數字普惠金融政策。2023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銀發〔2023〕97號),鼓勵引導金融機構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打造惠農利民金融產品與服務,提升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水平。2024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印發《關于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的通知》(銀發〔2024〕136號),督促指導金融機構建立健全鄉村振興領域數字一體化平臺,打造金融“一件事一次辦”綜合應用場景,有力支持數字鄉村建設。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貸工作的通知》(金辦發〔2024〕26號),明確普惠信貸保量、穩價、優結構的目標,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單列信貸計劃,傾斜信貸資源,合理確定利率水平,更好滿足小微企業、涉農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
(二)開展普惠金融改革試點。中國人民銀行先后在8省11地開展普惠金融改革試點,指導相關金融機構探索農村金融服務先行先試,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三農”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支持農業強國戰略。如,浙江麗水探索推出林權抵押貸款、公益林補償收益質押貸款等將生態資產作為抵質押物的信貸產品。山東臨沂搭建“鄉振通”平臺,助力緩解涉農信息不對稱問題。吉林省級財政出資1.9億元作為風險補償鋪底資金,支持各地創新特色農業保險。
(三)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通過試點示范、提升工程、伙伴行動等多元化措施,推動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雙輪驅動;提高服務覆蓋面和可得性,增強對涉農中小企業等各類企業的服務質效;實施金融數字化轉型提升工程,累計推出260余項惠民利企創新應用,打造270余個數字金融惠農樣板,持續打通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部門將繼續圍繞涉農中小企業等普惠金融重點群體需求,優化數字普惠金融制度設計,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不斷增強對涉農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質效。
二、關于完善涉農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問題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持續推動涉農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建設,加大信用信息共享歸集力度,完善信用評級和評價體系,為涉農中小企業獲取金融服務提供有力支持。
(一)有效發揮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基礎性作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運行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涵蓋各類從事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收錄了包括涉農中小企業在內的有信貸活動的企業的信貸信息,成為全球覆蓋范圍最廣、收錄信息規模最大的征信系統。查詢信用報告已經成為金融機構信貸業務的必要環節,在服務金融機構風險決策、助力經營主體融資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截至2024年8月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收錄1.4億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信息;2024年1-8月提供企業信用報告查詢1.4億筆,有效幫助企業獲得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融資支持。
(二)優化整合多維度信用信息數據。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企業征信機構持續加強企業非信貸信息的采集,全面刻畫、評價中小微企業信用狀況,為金融機構提供多元化、定制化征信產品和服務,緩解銀企間信息不對稱矛盾,幫助中小微企業精準融資。截至2024年9月末,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備案企業征信機構148家,其服務實現了對包括涉農中小企業的廣泛覆蓋。2024年1-9月,企業征信機構面向金融等領域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分、信用畫像、決策解決方案等各類征信服務213億次。
(三)推動構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國人民銀行著力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展信息種類和范圍,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覆蓋。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國共建設涉農信用信息平臺118個,收錄了包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在內的涉農中小企業信息,為金融機構信貸服務提供支撐。持續做好“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工作。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共評定信用戶1.22億個,信用村30.99萬個,信用鄉(鎮)1.45萬個,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持續堅持“政府+市場”雙輪驅動,持續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深入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征信體系,引導各類企業征信機構拓展涉農中小企業信息廣度和深度,提升對涉農中小企業的征信服務水平。
三、關于促進數字普惠金融技術和模式創新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加強政策指引,強化金融科技賦能,不斷健全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優化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一)完善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積極引導金融機構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手段,培育渠道融合、業務高效、風控精準的農村金融數字化能力,持續完善授信評級模型和風險監測機制,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作用賦能農業供應鏈資金流、商流、物流深度融合,推動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切實提升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
(二)推動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中國人民銀行支持金融機構探索運用數字技術加強對活體、生產設備等押品管控,拓寬動產融資業務范圍,支持涉農中小微企業融資。同時,鼓勵金融機構結合涉農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需要和實際,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因地制宜研發差異化的適應涉農中小企業自身特點的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如,福建寧德“擔保云”平臺依托大數據科技手段,推動擔保機構與金融機構共同開發漁排養殖貸、白茶貸、菇棚貸、葡萄貸、民宿貸等不同特色農業生產領域的線上純信用產品,并通過“擔保云”平臺為“三農”、小微企業提供特色產業貸。
(三)支持產業鏈上中小企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函〔2024〕196號),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建立“政企金”對接協作機制,“一鏈一策”提供有針對性的多元化金融支持舉措,助力中小企業在強鏈固鏈穩鏈中發揮更大作用。2023年,推動全國各省(區、市)組織開展融資促進行動,開展活動場次超370余場,累計覆蓋企業超8.8萬余家,為企業對接融資超6000億元。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將持續強化政策協同,健全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助力鄉村振興。
四、關于健全數字普惠金融配套政策法規問題
2023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國發〔2023〕15號),著力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健全數字普惠金融監管體系,有序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多措并舉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及措施。一是研究制定《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不斷完善數字金融發展的政策框架和配套機制。二是持續完善數字金融相關業務規則,加強智能分析工具研發,持續提升風險監測預警智能化水平。三是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運用數字技術優化各類風險管理系統,持續提升數字金融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
感謝您對金融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訪問中國人民銀行門戶網站(m.nisiyiwa.com),了解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工作動態及金融領域的相關信息。
中國人民銀行
2024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