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亞次大陸,介于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間,東北和不丹、尼泊爾、中國交界;東與緬甸和孟加拉為鄰;西北與巴基斯坦接壤;東南隔馬納爾灣和保克海峽與斯里蘭卡相望。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截至2006年人口約11.12億。首都新德里,占地1485平方公里,人口約1100萬。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印度斯坦族(占全部人口的46.3%)、泰盧固族(占8.6%)、孟加拉族(占7.7%)、馬拉地族(占7.6%)、泰米爾族(占7.4%)等10多個較大的民族,另有幾十個較小的民族。印度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語言,其中印度憲法承認的民族語言有15種,全國性的官方語言為印地語和英語2種。
印度社會是個多宗教的社會,世界上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其信徒。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統計數字,主要宗教信徒人口占比分別為:印度教徒82.7%,穆斯林11.2%,錫克教徒1.89%,佛教徒0.7%,耆那教徒0.47%,波斯襖教徒0.4%。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人均0.17公頃。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印度的產奶、產棉和產茶量居世界第一位,牛、山羊、綿羊、水牛蓄欄數也位居世界第一位。印度資源豐富,擁有云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云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工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其工業主要包括制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制造、軟件制造和航空等行業。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
2005-2006財政年度,印度國民生產總值約為32.51萬億盧比(約合7224億美元),人均GDP約660美元。其中第一產業占21.7%,第二產業業占24.2%,第三產業占54.1% 。印度電子信息產業的總產值高達414億美元,有247億美元出口到海外,比上年同比增長25.6%。印度的六大基礎工業產業為石油、石化、煤炭、電力、水泥和鋼鐵。
2005-06財政年度,印度進出口總額為2621.43億美元,其中出口1051.52億美元,同比增長23.4%;進口1569.93億美元,同比增長32%。貿易赤字518.41億美元,比上財年的337.02億美元增加53.8%,印度的貿易赤字已持續多年,但資本流入一直為正,截至2008年1月,印度擁有的外匯儲備約為2850億美元。
2005-06財政年度,印度入境外國游客達405.3萬人次,比上年同比增長12.5%,旅游收入達59.31億美元,同比增長17.9%。
2005-06財政年度,印度獲得的海外直接投資(FDI)達43.8億美元,流入領域前三名分別是電子信息(17.54%)、金融服務(12.69%)和電信(10.39%)。
資料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http://in.mofcom.gov.cn/index.shtml
India EconomicSurvey 2006-2007:
http://indiabudget.ni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