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G台湾极品高潮内射,久久精品国产护士电影九一,国产一区二区精品蜜臀av,手机av免费在线观看不卡,啊轻点灬大JI巴又大又粗A片,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看片,91天堂在线观看一区二区,日韩av一卡二卡三卡不卡

  術語表   網站地圖    無障礙瀏覽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國際司 > 國際司 > 國際金融信息 > 國別信息 > 印度
高級搜索

印度的貨幣制度和貨幣政策

字號 文章來源: 2008-07-15 15:18:00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一、印度的貨幣制度

(一)印度的中央銀行

印度的中央銀行為印度儲備銀行( Reserve Bank of India,簡稱RBI),是根據1934年出臺的《印度儲備銀行法》(Reserve Bank ofIndia Act)于1935年4月1日正式成立的,該法于2003年、2006年重新修訂。1949年頒布的《銀行監管法》(Banking RegulationAct)也是儲備銀行行使職能的主要依據。儲備銀行的主要職責包括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監管金融體系、管理外匯市場、發行貨幣、監督支付體系運行、擔當政府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等角色。

成立之初,儲備銀行由私人擁有,在1949年國有化之后由政府全資所有,注冊資本為5000萬盧比。儲備銀行事務由中央董事會(Central Board)負責監督管理,每年至少召開六次會議、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成員全部由中央政府任命或提名,分為兩類:一類為 專職董事 OfficialDirectors),包括行長和不超過四名的副行長,任期不超過五年并可連任;另一類為非專職董事(Non-OfficialDirectors),包括十名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董事、四名來自地區董事會(local boards)的董事以及一名政府官員(無投票權),任期通常為四年。儲備銀行在孟買(Mumbai)、 加爾各答(Calcutta)、欽奈(Chennai) 和新德里(New Delhi)設立四個地區董事會,各由五名成員組成,由中央政府任命,任期四年。主要任務是就有關地區事務向中央董事會提供建議、代表當地合作銀行和地區銀行的經濟利益、執行中央董事會委派的其他職責。

儲備銀行的總部于1937年由加爾各答遷址到孟買,目前員工數約有400人,并在全國范圍內設有22個地區辦公室,一般設在各個邦首府。內設支付結算系統部、銀行監管部、非銀行監管部、貨幣管理部、秘書部、行政和人事管理部、人力資源發展部、監察部、支出和預算控制部、貨幣政策部、金融市場部、外匯部、政府和銀行賬戶部、銀行運營和發展部、城市銀行部、農村計劃和信貸部、統計和信息管理部、經濟分析和政策部、對外投資和操作部、國內債務管理部、存款保險和信用擔保公司、信息技術部、房產(premises)部、客戶服務部、法律部、信息(communication)部等20多個部門,并擁有數個培訓學校。

(二)印度的貨幣

印度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單位為盧比(Rupee),1盧比等于100派士(Paise)。其中紙幣面值包括8種:2、5、10、20、50、100、500、1000盧比;硬幣面值包括7種:10、20、25、50派士和1、2、5盧比。

   二、印度的貨幣政策

(一)貨幣政策目標

在1934年《印度儲備銀行法》的序言中,儲備銀行的政策目標被設定為“管理紙幣發行、保持儲備確保幣值穩定并保障國家貨幣和信貸體系有效運行”,其貨幣政策目標為保持物價穩定、確保生產部門信貸適度可得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二)貨幣政策的決定

印度的貨幣政策是由儲備銀行決定的,并發布相關貨幣政策聲明,闡釋立場、解釋原因。在進行決策時,儲備銀行會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廣義貨幣M3、不同市場的利率水平、信貸供應量、財政狀況、貿易和資本流動、通脹水平、匯率水平、國內外經濟環境等一系列宏觀變量。在這些因素中,特別注重通脹預期,根據實體經濟部門的產出潛能、資本利用程度、存貨水平、投資預期、公司業績等指標的變動情況進行監測。

1997年,儲備銀行內部成立金融市場委員會(FinancialMarkets Committee, FMC),跟蹤監測市場發展情況、評估市場流動性變化,后來又建立跨部門的研究小組開展廣泛的通脹預期調查,及時掌握社會公眾對未來通脹走勢的態度,以輔助決策。2005年7月,儲備銀行設立貨幣政策技術咨詢委員會(TechnicalAdvisory Committee on Monetary Policy, TACMP),成員包括來自中央銀行、有關貨幣經濟領域、金融市場和公共財政部門的專家,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會議,回顧宏觀經濟狀況和金融發展情況,對儲備銀行的貨幣政策決策提供建議。

(三)貨幣政策的實施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儲備銀行貨幣政策的實施方式逐步由直接總量控制轉向間接市場化操作,大力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創新貨幣市場工具、積極推動金融市場建設,通過多種手段調節市場的流動性水平和短期利率。

1、公開市場操作

儲備銀行通過買斷或回購交易等公開市場操作手段,影響市場邊際流動性、改變政策利率水平,進而影響市場利率和資金的可獲得性,達到政策調控的目的。

2、流動性調節便利(Liquidity AdjustmentFacility, LAF)

LAF于2000年6月被引入,主要方式是進行政府債券回購和逆回購的固定利率招標,目前已成為主要的貨幣政策操作工具。通過LAF操作,可以靈活地處理市場上每天存在的流動性不匹配狀況、減輕市場波動,同時為隔夜回購市場利率提供政策參考、起到引導市場走勢的信號作用。

3、市場穩定計劃(Market StabilizationScheme,MSS)

2004年4月,為應對由于資本持續流入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減輕LAF操作壓力,儲備銀行引入市場穩定計劃,通過直接在市場上發行期限短于兩年的政府債券和短期國庫券吸收流動性,進一步完善了流動性管理手段。

4、現金準備比率(cash reserve ratio, CRR)

儲備銀行要求銀行將所有活期和定期負債的一定比率上繳作為準備金,考核指標為日平均余額,考核期間為兩周。儲備銀行可以適時調整該比率以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的。

資料來源:印度儲備銀行網站www.rbi.org.in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