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G台湾极品高潮内射,久久精品国产护士电影九一,国产一区二区精品蜜臀av,手机av免费在线观看不卡,啊轻点灬大JI巴又大又粗A片,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看片,91天堂在线观看一区二区,日韩av一卡二卡三卡不卡

  術語表   網站地圖    無障礙瀏覽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國際司 > 國際司 > 國際金融信息 > 國別信息 > 文萊
高級搜索

文萊的貨幣制度和貨幣政策

字號 文章來源: 2009-08-14 16:40:16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文萊的貨幣制度

(一)文萊中央銀行

文萊中央銀行的職能由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 MoF)通過其下屬的文萊貨幣與金融委員會(Brunei Currency and Monetary Board, BCMB)以及金融機構部(Financial Institutions Division, FID)行使。文萊元與新加坡元按1:1匯率掛鉤。

(二)文萊的貨幣

文萊貨幣名稱為文萊元(Brunei Dollar, BND)。文萊貨幣與金融委員會擁有文萊唯一的法定發鈔權。紙幣面值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硬幣有1分、5分、10分、20分。1文萊元等于100分。

二、文萊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

文萊貨幣政策的演變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無獨立的貨幣發行當局(1967年6月12日前)

1967年6月12日以前,文萊沒有獨立的貨幣發行當局。在《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1960貨幣協定》背景下建立的貨幣委員會(The Board of Commissioners of Currency),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共同的貨幣發行機構。

根據《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1960貨幣協定》框架下的有關規定,馬來西亞國家銀行計劃從1966年12月12日起代替貨幣委員會成為馬來西亞的紙幣發行當局,并在1年后發行硬幣。

但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于1966年8月5日修正了貨幣協定的第18(a)條款,允許貨幣委員會繼續發行三國貨幣到1967年6月11日。

隨著貨幣委員會交出其在三國發行貨幣的權利,馬來西亞國家銀行、新加坡貨幣發行局和文萊貨幣局于1967年6月12日分別取代貨幣委員會,成為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的貨幣發行當局。

2.貨幣局階段(1967年6月12日—2004年2月1日)

依據《1967年貨幣法案》建立的文萊貨幣局(Brunei Currency Board, BCB)自1967年6月12日起負責文萊紙幣和硬幣的發行。此外,文萊貨幣局也致力于為銀行和公眾提供高水準的服務。

具體講,文萊貨幣局通過嚴格控制貨幣流通量,使對外資產和流動資產不低于即期負債的70%和30%;確保公眾對紙幣和硬幣的需求得到滿足;管理貨幣局自身資產及其托管資產;管理貨幣基金和貨幣儲備基金。

3.貨幣與金融委員會階段(2004年2月1日—現在)

依據《2004年文萊貨幣與金融令》成立的文萊貨幣與金融委員會(BCMB)自2004年2月1日起取代文萊貨幣局,負責文萊的貨幣發行。

但《1967年新加坡文萊貨幣等值互換協定》依然有效。根據此協定,新加坡元與文萊元等值互換,并能在對方國家自由流通。文萊的貨幣局制度為基礎貨幣與新加坡元的等值兌換提供了制度保障。

FID是文萊金融公司、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監管機構。它主要為金融機構頒發許可證;對金融公司和銀行執行最低現金余額(MCB)。最低現金余額(MCB)類似于我國的存款準備金。在文萊,MCB 為金融公司和銀行有效負債(主要為存款)的6%。

(資料來源:文萊財政部網站)

背景知識:《1967年新加坡—文萊貨幣等值互換協議》簡介

1967年,新加坡和文萊簽訂了《貨幣等值互換協議》。根據此協議,新加坡元和文萊元等值互換,并在對方國家自由流通。

以1:1的匯率讓對方貨幣在各自國家自由流通,消除了匯率波動風險,有助于降低兩國企業和投資者的成本和減少游客兌換貨幣的費用。這項貨幣流通的獨特安排讓兩國受惠,促進了彼此貨幣的穩定,便利了多邊貿易、投資及旅游業的發展。

(資料來源:文萊財政部網站)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