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G台湾极品高潮内射,久久精品国产护士电影九一,国产一区二区精品蜜臀av,手机av免费在线观看不卡,啊轻点灬大JI巴又大又粗A片,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看片,91天堂在线观看一区二区,日韩av一卡二卡三卡不卡

  術語表   網站地圖    適老化無障礙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熱點專題 > 熱點專題 > 金融生態 > 改善地區金融生態
高級搜索

以創建金融安全區為切入點 著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字號 2009-07-07 11:01:38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繆曼聰

 

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立足于標本兼治,著力構建金融安全長效機制,探索了一條創建金融安全區——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的新路子。經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成效逐漸顯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實踐證明,在創建金融安全區基礎上,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人民銀行分支行在金融生態建設中應該而且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回顧多年來的實踐,我們主要是“搭建一個平臺,突出兩個重點,發揮三個作用,形成四個格局”。

一、以金融安全區創建為基礎,搭建金融生態建設平臺

近年來,我中支以創建金融安全區為出發點,推進金融生態建設,有效地改善了金融環境。

首先,金融創安為金融生態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前幾年,我省一些金融機構發生支付危機、談“險”色變,面臨的突出矛盾是社會信用環境差,銀、企、政關系十分緊張,“金融三亂”造成的許多遺留問題危害很深,如果不從根本上加以解決,金融遲早還會出問題。為此,中支黨委負責同志帶領一班人馬深入基層行(社)和企事業單位調查,在反復論證的基礎上認為,作為人民銀行省會中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不能僅僅滿足于保支付,而應該探索建立金融安全長效機制。于是召開專題會議,明確提出了開展以“優化金融秩序、規范金融行為,提高經營效益、降低金融風險,增強信用意識、加大有效投入”為主要內容的金融安全區創建活動,確定創安工作的初級目標為“五無兩有”,即:金融機構無支付風險、無重大違規行為、無重大經濟案件,社會無“金融三亂”、無新的惡意逃廢金融債務現象;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和效益有明顯提高并實現家家盈利、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投入有明顯增加。選擇的是“以地方政府為主導,人民銀行協調推動,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金融機構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創建模式。創建活動先是在瀏陽市試點,然后相繼在長沙、湖南全省推開。

其次,金融生態建設豐富了金融創安的內涵。從本質上看,我們這些年開展的金融創安與金融生態建設是一脈相承的,其共同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和保持金融的安全、高效、有序運行。據我們的理解:金融安全區是營造金融生態環境的初級形態,而建設金融生態環境則是創建金融安全區的理論依據與更高境界。一個好的金融生態,首先就應該是一個真正意義的金融安全區,二者不同之處在于金融生態環境比金融安全區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因此,我們明確提出,以金融創安為基礎,堅持與時俱進,在完善金融創安目標時,體現金融生態建設的本質要求,實現二者的成功對接。總體構想是:以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和資金吸引力為目的,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化金融生態鏈;再經過23年時間的努力,把湖南大部分地區基本建成金融秩序穩定、社會信用良好、金融業經營穩健、服務經濟能力明顯增強的金融安全區;在此基礎上實現創安成果向金融生態目標轉化,構建一個社會征信發達、法制健全、市場約束力強的金融運行環境。

第三,按照金融生態建設要求深化金融創安工作。今年以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修改完善創安目標。協調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按照金融生態建設要求對金融安全區創建的長遠目標進行規劃部署,提升金融創安的高度。二是加大金融創安工作力度。在年初召開的全省人行系統業務工作會議上,明確將創安工作納入對市(州)中支業務考核的內容,要求各市(州)中支行長親自抓好1個縣(市)的試點;長沙轄內要根據動態管理原則對瀏陽市近兩年創安工作進行驗收并確定是否繼續授牌,并同時新推動12個縣(區)建成金融創安工作達標單位。三是以人行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系統為基礎,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四是廣泛開展金融生態系列宣傳,增強全社會金融意識。目前,以金融生態建設為主題的深化金融創安活動正在全省各地廣泛開展。

二、以整治信用環境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重點,找準金融生態建設的突破口

金融生態建設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必須分階段選準突破口。

在金融生態建設起步階段,始終牽住整治信用環境這一“牛鼻子”。針對當時轄內金融秩序混亂、尤其是信用缺失的癥結,把整治社會信用環境作為重點,突出抓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從誠信教育入手,組織開展大規模的誠信宣傳教育活動,努力營造良好的信用氛圍。二是規范企業改制,維護金融債權。積極協調地方黨政和司法部門,嚴厲打擊企業借改制之機逃廢金融債務的行為,明確規定債權行(社)特別是主債權行(社)必須參與企業改制的全過程。另一方面說服金融機構主動參與企業改革,在支持改制中落實金融債權。瀏陽市近幾年共有871家企業先后成功改制,涉及金融債權2.92億元,無一逃廢。三是協調推動地方政府以清收國家公職人員拖欠貸款為突破口,重塑信用形象。四是大力表彰守信企業,聯合制裁失信行為。協調金融學會、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及政府經濟主管部門全面開展企業信用評比表彰活動。先后組織評定、公布“紅名單”、“黑名單”5批,涉及企業490多家;通報欠息大戶3批,涉及企業529家;在賬戶管理、支付結算及信貸投放等方面對黑名單單位實施聯合制裁。

在金融生態建設推進階段,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的重點內容。2004年以來,將加快信用體系建設作為金融生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引起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去年7月,省政府常務會議正式明確:由長沙中支牽頭推動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我們抓住機遇,及時調整理念,將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金融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積極協助省政府制定了湖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總體目標是:力爭通過三年左右的努力,在全省基本建成以一個平臺(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兩個機制(信用教育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和三個體系(信用法規體系、社會監督體系和服務機構體系)為主要內容的信用體系基本框架。目前,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正緊鑼密鼓地向前推進。省政府正式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長沙中心支行行長等任副組長、34個省直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湖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長沙中支征信管理處)。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門審定了《湖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和《2005年湖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要點》并在《湖南日報》全文刊發,省長周伯華為此專門發表署名文章以示關注和支持,引起強烈反響。分管副省長帶領人行、工商、法院等18個部門負責人專題就信用體系建設赴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考察學習。我省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得到了總行領導和征信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

三、以發揮政府、銀行、企業三個層面的作用為著力點,形成金融生態建設的合力

在金融生態建設中,我們注意發揮三個重要層面的積極作用。一是主動為政府出主意、當參謀,發揮政府在金融創安中的主導作用。2002年以來,省政府常務會議多次聽取了長沙中支關于金融環境建設工作的專題匯報;采納我們的建議,推廣長沙經驗,在全省全面啟動金融創安活動;先后組織召開了全省金融創安工作動員大會和階段性總結表彰大會;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專門下發了《湖南省金融安全區創建工作方案》和《20032005年湖南省金融安全區創建工作規劃》等文件;組織對瀏陽創安工作進行考核驗收并授予其“湖南省金融安全區創建工作達標單位”稱號。二是協調金融機構步伐,發揮其金融生態建設的主力軍作用。我們大膽履行省會城市中支職能,將推動金融生態建設工作作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維護金融穩定、樹立央行形象的一件大事來抓。根據修訂后的《中國人民銀行法》有關規定,加強了對金融機構業務活動的檢查監督,針對金融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組織召開了全省貨幣信貸工作會議和商業銀行信貸“壘大戶”風險剖析會,適時進行“窗口指導”和風險提示;協調金融機構自覺參與金融生態建設活動,要求其帶頭誠實守信,規范行為;對工作成效顯著的地區實施信貸傾斜,受到金融機構的普遍認同。三是提高企業信用意識,發揮其在金融生態建設中的基礎作用。在協調政府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逃廢金融債務的打擊力度和實施金融聯合制裁的同時,注意查堵、疏導并舉。牽頭舉行銀企座談會,加強銀企溝通;組織召開全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會議,推動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努力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協助政府多次舉辦企業廠長、經理金融知識講座,增強企業誠信意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參與金融創安和共建金融生態的信心。

四、以“良性互動”、“雙活雙贏”為目標,初步形成了銀行、銀企、銀政、社會和諧發展的格局

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湖南金融生態建設逐漸步入新的階段,初步形成了四個格局。一是金融良性運行的格局。全省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意識明顯增強,經營行為逐步規范,內控機制日趨健全。特別是作為欠發達的中部內陸省份,我省大多數商業銀行改變了上世紀末在全國同業排名靠后的局面,資產質量、盈利能力有了顯著提高。2004年以來,全省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年均增長15%,不良貸款比2000年末下降22.4個百分點;全省金融機構實現整體盈利,與2000年末相比,減虧增盈69億多元。二是銀企協調發展的格局。隨著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銀行有效信貸投入的增加,促進了全省經濟的快速發展。2002年以來全省經濟增速為9%一12%,長沙分別為12.5%、14%和14.8%。特別是作為我省金融創安“試驗田”的瀏陽,與創安前比,各項貸款年均增長24%、GDP年均增長14.25%、財政收入從1998年的4.33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12.05億元,實現了經濟活、金融活,金融活、經濟活的創安目標。三是銀政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格局。各級地方政府和銀行在金融生態建設中嘗到了甜頭。政府更加重視和支持金融工作,增強了金融風險意識,強化了服務職能。分管金融工作的副省長多次在各種會議上表示:“要當好金融機構的“110”,隨叫隨到,有求必應”。作為金融生態建設的最大受益者——金融機構,一改過去“惜貸”、“懼貸”心理,主動出擊尋找商機,在支持經濟加快發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一些銀行行長親自帶隊,深入企業調查論證,提高貸款發放效率,受到政府的贊賞和獎勵。銀政雙方在共建金融生態中求得和諧與統一。四是社會公眾誠信回歸的格局。經過近年來的金融生態建設,有效提高了社會公眾的金融風險意識和金融知識水平,特別是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宣傳的深入,“人無信不立,業無信難興”的觀念日益形成。在一些創安成效顯著的地區,出現了貸款到期由過去銀行上門“討債”轉變為借款人主動上銀行還本付息的可喜局面。

改善金融生態,確保金融安全,人民銀行責無旁貸。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要真正將金融生態建設抓實抓好,需要重點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要找準角色定位。金融生態建設中,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既不能孤軍深入、包打天下,也不能徘徊觀望,無所作為。要主動出擊,從建立金融安全的長效機制入手,做金融生態建設的倡導者、策劃者和推動者。二是要發揚務實精神。金融生態建設絕不是一個抽象的理論概念,把它變成現實要解決的矛盾很多,需要做長期艱苦的工作。從深層分析,不僅經濟金融生活中一些老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新的風險也可能在適當的條件下形成,滋生風險的基因和引發金融風險的矛盾將長期存在。因此,必須堅持求真務實,勇于探索實踐,緊緊圍繞理順銀、企、政之間的關系、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等方面,集中精力分步驟解決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實踐已經告訴我們,建設好的金融生態,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模式不要強求一律,目標可以分階段逐步提升。三是要抓根本。金融生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是要抓住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這個根本。因此,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范企業改制行為,增強全社會信用意識,是金融生態建設的關鍵。

改善金融生態是一個漸進的、長期的過程。總體看,湖南金融生態建設有了一個較好的基礎,但地區間發展不平衡、認識不到位,長時間積累的金融風險一時難以化解,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仍任重道遠。我們將按照總行的要求,虛心學習兄弟省的經驗,以發展促和諧,努力推進全省金融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