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宏偉的倡議。銀行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血液,對于解決資金融通障礙問題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際上,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各類基金,包括各種股權投資基金,也都在探討如何進一步用好自己的資源來抓住這樣的商業機會,更好地推進全社會的發展。 中國的商業銀行,以工商銀行為例,這些年來一直圍繞“一帶一路”做著多方面的探索。比如,我們在“一帶一路”的18個國家,開立了127個網點。我們這幾年也嘗試了212個項目,累計承貸額達到674億美元。更難能可貴的是,所有的項目我們都堅持了市場化、商業化和可持續的原則。到目前為止,所有項目整體風險控制處于優良水平。 在充分利用國際化網絡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認真思考銀行怎樣走商業化和專業化道路的問題? 因為“一帶一路”涉及到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不同的國情和發展階段,風險和挑戰也相應不同。從工商銀行的業務開展情況看,我們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的業務,總體還是成功的。我們的成功并不僅僅因為我們的業務能力,更是得益于在座的企業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倡議,這是銀行和企業通力合作取得的成績。 關于下一步工作,我認為重點是沿線銀行怎樣建立起一個合作機制,來解決目前合作不充分、信息無法共享和風險管控壓力大的問題。剛才小川行長也講到,工商銀行目前正在倡導建立“一帶一路”沿線銀行常態化合作機制,探討“一帶一路”沿線銀行共同的行動計劃。經過多年的經營,我們發現“一帶一路”沿線銀行在經營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沿線國家銀行間的合作不充分。這種情況的產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沿線國家大都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存在著較大的發展差距,因此跨境金融合作的意愿和能力不盡相同;二是各地監管和法律差異大,對合作的普遍性和便利性有所影響。因此,合作過程中效率、響應速度也存在較大問題,特別是信息無法共享,銀行經營的本地化不足等。 為了更好地推動沿線銀行間的合作,我們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指導下,建立了“一帶一路”銀行家圓桌會平臺,并在4月份召開了預備會,得到了全球幾十家銀行的積極響應。我們明天上午還將召開“一帶一路”銀行家圓桌會,就如何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和與會銀行繼續進行深入探討,通過這種形式,解決目前合作意愿、合作效率和信息共享等問題。同時,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與政策性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國際同業在投融資、資產負債交易、跨幣種風險規避、國際清算和結算等方面的合作,通過籌組銀團貸款、承銷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為“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加快提升我們銀行業的整體服務效率,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 .jpg)
|